廣州服裝廠對于每工藝之細節處從不認真探討,只求動作快速且草率。品質意識不高?難道是上級縱容?
在服裝廠未接受過“有效指導“培訓~本身也許會做但不太會教導。企業方應尋求良方,給予正確的有效指導。
廣州制衣廠針對以上,如何做好“有效指導”有四步驟如下
一、服裝廠講給你聽的階段
例如教導壓領片明線。
制衣廠傳統方式教導是上級領與下級領先拼縫,由于顧慮到外覌不能看到接線,因此下級領之壓明線二邊各保留1CM讓下級領之明線從二邊各2CM為啟始點及結朿點這樣就不會看到接線處之線頭了。當下經過改善壓領明線的方式為從肩點處開始壓領片明線,關鍵在于說明當下要讓員工壓上下端之明線好處在那里讓員工樂于接納培訓同時給予每次培訓1小時給予培訓津貼每人14元。
廣州服裝廠從肩點開始壓明線的好處有5點:
第一點:從肩點壓明線其接頭只有一處。不像傳統方式需放慢速度在二處接線(重疊工時減少了)。
第二點:從肩點開始車至少已減少修線一處相対就是工時亦減少了。
第三點:從肩點開始壓對條明線至少在后領圈處比較容易対大身対條形成二個直線形成平行線。如果改用傳統式從領邊開始壓明線前半大部分為弧形容易在后領圈處形成較有傾斜狀況(后領之條紋與大身之條紋較有明顯之不平行狀況
第四點:在壓下級領上端之明線,可以一氣呵成從左邊直接壓到右邊稍加培訓只需8秒即可完成非常震撼讓操作員具有成就感,不像傳統式作連同取裁片及壓明線至少10秒以上。還沒計算二邊弧度明線(又節省了操作工時)
第五點:最后在領邊到肩點的那-段明線由于是最早車的那一段如今壓明線就倍感輕松了(因為距離短、且目標很明顯)既然有利于操作者之改善方法,在當事者聽起來就比較有認同感。如果再告訴操作者這一段工價訂在80秒,當事者更感欣慰。
二、你講給制衣廠聽的階段
也許她無法一口氣講完五點好處,這時您再重新敍述一、二次,相信她已能很順暢說出改善后之操作方式五個優勢了。一旦順暢講完顯示她已完完全全了解這五個優勢了。
三、廣州衛衣定做廠家示范(做)給你看的階段
1、最好只車局部縫(做一個完整的領片,同時領片已燙平服過,大身只是局部而己約15CM寬。
2、在產前之工藝培訓筆者也有獨劊之妙招就是培訓過程不穿縫線,這樣可以連續練習十來次而不必配十來個裁片,效果絕對一級棒。同時隨時告訴操作者這個幾秒,那些又幾秒之目標及操作數據。
3、雙手同時取大身裁片及領片目標値5秒,給予練習5到7次大約可達到6~7秒(包括已在壓腳下放置隨時可以啟動車縫)
4、從肩點壓1/16英吋臨邊線到另一肩點目標値7秒。要關注臨邊線寬窄一致。左手隨時往后移位右手不時撥平裁片。領片與壓腳成平行線狀態,眼睛關注臨邊之寬窄一致,大約須練習7~10次可達8~9秒。一邊練習一邊讀秒讓其有成就感,快樂之心情學習。
5、如果后領中須夾主標教導時應把主標已握在手上可減少1~2秒之工時。同時主標須放正避免歪斜。目標値6秒,練5~7次就Ok了^再從肩點車到另一端之領邊目標値6秒。手勢略同于車后領圈,只是弧度稍大一些??赡芤?~10次可達8~9秒。
6、轉往下級領邊之手勢應為用左手從西北方快速向南方(時針的11位置拉到6的位置)大約練習5次就OK而且1秒就搞定。
7、車領邊之3,5CM弧形就需要練上10次以上而且線跡一定要好才行,目標値2秒應可過關。
8、機針位在壓腳下左右手隨時準備徐徐往后退利用縫線之力量一口氣把丨直線部分車完目標值4秒,練上十次就0K了工時約在5~6秒上下。
9、再車領邊之弧形明線。方式同前所述。只是方位真好相反而已。
10、最后壓領邊到肩點明線含重曡接綫。這一次之裁片移動則是從時針之6的位置用右手轉到4的位置。練習5次亦可在1秒搞定。壓明線方式略同前述只是方相反而已,倒是在接綫處務必重疊才好多加1秒就可以了。
總計目標值35秒培訓1小時后可進步到38~45秒之間加上20%之寬放=48~54秒達到績效至少增加48%了。
四、你示范給制衣廠校服定做工廠看的階段
當她一面示范時,這時侯培訓員就應該覌察她的心情因素了:
是否有滿足感?是否有成就感?
是否很緊張?是否無力感?
運動量是否太大?容易疲勞?
領悟力如何?學習欲望高?會產生不耐煩?
是否品質意識高?品質未達標就有挫敗感?
培訓之效果如何?企圖心強?
一邊讀秒心情會緊張導致質量變質?
總之隨時覌察,俢正也許更有潛力,也許達不到理想中的成績,只要有進步、質量能控管再接再勱。一步一步往前提升績效就行,把培訓紀錄填上,提供工藝按排之參考,同時穿上縫線完成產品一併做為參考依據。並供品管單位給予評語。
單項工藝之培訓采取集體培訓方式:
這是產前培訓之有效指導方式,至于在單項工藝之培訓最好采取集體培訓方式讓廠內壓領明線人員集中做培訓,讓員工分別操作同時紀錄各動作之操作工時,將單項動作最優人員(品質最優以及工時最優人員)發表感言並示范二次並請與會人員多多提問相互探討與說明供與會各級領導技術干部以及學員們看到菁英、看到數據、看到視頻、並做為爾后之工藝教材。做到有效指導之最高境界。
貨之現場再指導,則采取“逢三必廵 :
大貨之現場再指導,則采取“逢三必廵”措施(筆者獨創)。也就是教導每三位必停下來巡查前三位之質量有無暇疵,有一件暇疵就應該先探索暇疵之原因:
是否未了解?是否未聽清楚?
是否品質意識不夠?是否不小心為之?
是否其他因素造成?裁片不良所致?
斷針形成?機臺未維俢及調整好?
都沒有質量問題則再繼續往后的三位教導再停下耒巡查前六位之質量有無問題如法泡制。
總結有效指導不僅教導技術、還有數據之支持,更有質量的保障在內。能如此必定能提升生產績效、增加員工收入、穩定員工流失、增加人均臺產,提高企業形象、更具競爭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