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發布了“服裝和鞋類負責任服裝廠供應鏈盡職調查指引”。這將有助于公司識別和預防全球服裝和鞋類供應鏈中與人權,勞工,環境和腐敗有關的潛在負面影響。
在2013年拉納廣場工廠悲劇崩潰后近四年發布的指導意見,為企業提供全面和政府支持的建議,以解決在制造和采購材料方面可能面臨的風險。
指導意見首次根據經合組織“跨國企業準則”和“聯合國商業與人權指導原則”,對服裝和鞋類供應鏈的供應鏈盡職調查有一個共同的了解。
它促進系統和綜合的方法來管理風險和采購,涉及持續,積極主動和反應過程,重點是逐步改進。它認識到行業的多樣性以及行業面臨的挑戰的復雜性。
指導意見建議企業采取協作和風險為基礎的方法,以確定解決其業務影響和采購決策的方法,并監測隨時間的進展,同時鼓勵與發展中經濟體的商業伙伴持續接觸。它呼吁買家將社會,人權和環境因素納入其采購實踐中,并與普通買家合作,避免供應商審計疲勞,從而使企業能夠指導其資源優先考慮預防更嚴重的影響。
巴黎OECD組織在其網站上說:“OECD組織和新興經濟體與整個供應鏈中的企業,工會,非政府組織和其他專家密切合作,提供指導。
指導意見是對2015年6月在Elmau Schloss采取的“七國集團領導人宣言”作出具體回應,歡迎國際上努力“頒布紡織和現成服裝行業的全行業盡職調查標準”。